朱棣没有想到平安施行新军之策,竟得城皆知,更没有想到平安会将自己不允许新军之策入三卫的事告知天下! 这不是平安的手段! 朱棣明白,这一切的背后,都站着朱允炆! 一定是朱允炆将此事如何运作告知了平安,并示意平安引起燕王三卫的不,将事情闹大,最后推出自己来背锅,让燕王三卫与自己离心离德,再无凝聚之力! 到了此时,朱棣才明白,朱允炆是不打算削藩,但却打算拿走每一位士卒对抗朝廷的意志与勇气! 燕王府。 朱棣召集所有核心人员,包括燕山三卫将领,问道:“如今三卫如何了?” 张玉眼窝深陷,强打神,道:“王爷,士卒颇有情绪,大家渴望新军之策,若不解决此问题,恐有祸。” “哎,新军之策,新军之策!” 朱棣咬牙切齿,自己思索了一路,也找不到破解之法。 若是平安只在军营推广新军之策,消息传不到燕王三卫耳中尚好,封锁消息便可。可平安的手段太过厉害,不仅让北平府人尽皆知,还让燕王三卫刻骨铭心! “王爷,若是我们可以拿出更好的政策,不仅可以重新获得三卫信任,还可以引北平府诸卫士兵,争取更多支持。” 袁荣自信地说道。 “白痴!” 朱高炽低声说了一句。 “你说什么?” 袁荣跳了起来,指着朱高炽喊道。 朱高炽冷冷地看着袁荣,说道:“我说你是白痴!你忘记了,燕王三卫乃是朝廷经制之兵,吃的是朝廷粮饷。我们能拿出什么政策?有什么权力拿出政策?一旦燕王府介入后勤,信不信,都司大军马上可以开到门外!” “再说了,燕王府有多少财力,可以支撑起八万士兵耗费?新军之策,明令从军二十年可退役,二十年不退役且通过考核者,年俸翻倍,五年再倍。你去统计下,燕王三卫中,有多少士兵是二三十年的老兵? “有些人,十五六岁就从军了,如今不过四十,正是彪悍强盛之时,谁敢让他们退役?不退役的话,你能拿出那么钱粮?就以丘福来论,他出身行伍,如今从军三十五年了吧。按新军之策,年俸千余两,你给得起吗?” 袁荣被朱高炽说得脸发白。 虽然朱高炽身体臃肿,腿脚不好,却是一个十分有眼见与能力的人,他的话,说得十分在理。 模仿新军之策,一没法理支持,二没条件支持。 袁荣的想法太过天真,太过幻想。 朱高炽看不起袁荣,若不是一身好看的皮囊,加上他是袁洪之子,自己的父亲怎么会将自己的大姐永安郡主朱玉英许配给他。 素里他骄横一些,朱高炽看在姐姐的面子上,也不会理睬。可如今是燕王府生死存亡,危难之际,他竟然还自装风,智珠在握。 没脑子,就别装有脑子。 否则,打起脸的时候,可是啪啪作响。 朱高煦、朱高燧看了看朱高炽,并没有反对。虽然两人素里与朱高炽有些矛盾,但不得不说,他的分析是对的。 朱棣起身,了眉心,说道:“若是道衍在这里,定然不会如此束手无措。” “王爷,道衍师父可曾留下什么计谋?” 朱能问道。 道衍留给朱棣的信,是朱能亲手给朱棣的,道衍写的是什么内容,他与张玉,并不知情。 朱棣皱了皱眉,说道:“没有留下计谋,倒是给本王推荐了一个人。” “谁?” 朱高炽等人问道。 朱棣看了看众人,缓缓说道:“金忠。” 众人疑惑。 朱棣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早年间,本王便安排道衍寻访智谋之人,先有袁忠彻,后有这金忠。袁忠彻你们已然知晓,玄学宗师。而这金忠,更是不简单,此人不仅通晓,还知兵法,是个大才之人。” “父王,那还等什么,金忠在哪里?” 朱高煦连忙问道。 朱棣坐了下来,品了一口清茶,情绪逐渐平和,看向朱高煦说道:“你去一趟僻静巷,将那里的算命先生请入府中,记住,要避人耳目。” 第三十四章 朱高煦测字,朱棣反击 僻静巷。 朱高煦看着眼前摆摊算命的落魄中年人,深黑的衣服上,补丁一块白绢布,显得突兀,不伦不类,摊子上,放着一本陈旧的《易经》,身旁的招子上,写着“测命知运”四个字。 “你便是金忠?” 朱高煦有些不以为然。 金忠眯着眼,打量了下朱高煦,起身施礼道:“是在下,这位公子可是人介绍所来?” 朱高煦微微点头,顺势说道:“正是,敢问先生,命数——真的可测算吗?” 金忠含笑打量着朱高煦,说道:“万事万相,皆分表象内象,知其一,窥其二,索骥其三,不是难事。个人命数,终还是在之间,五行之内,自是可测。” 朱高煦微微点头,拿出一锭银子,放在桌子上,说道:“那便请先生给我算算。” 金忠捋了下胡须,将银子收起,问道:“公子是想卜卦,还是测字?” 朱高煦想着当下时局,稍有不慎,燕王府便再无立身之地,而自己虽为世子,却无良策,只能如坐针毡,任由朱允炆步步蚕食,未来自己命运,又将如何? 暗叹一声,朱高煦道:“测个字吧。” 金忠准备着笔墨,询问道:“公子所测,是姻缘,财运,还是前程?” 朱高煦提笔,写了一个字,上为“人”,下为“十”,说道:“便测命数。” 金忠看了一眼朱高煦,低头拿起纸张,仔细看着“仐”字,微微一笑,说道:“公子此字,可相当有趣。仐,一作今今时。所谓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公子问今,可谓近忧重重。仐,二作伞,乃是遮蔽之物,可见公子,身处要职,上有遮蔽,暂无险境,然而……” “然而什么?” “然而雨伞之外,皆是风雨。若是起了风,恐会淋。” 朱高煦眉头一抬,看着金忠,惊讶不已。 金忠所言,确有道理。 今时今,烦忧重重,可谓是寸步难行。 当下,新军之策刺入新军三卫,所有士卒都在等着自己父亲的解释。一个处理不当,燕王三卫很可能顷刻之间分崩离析,军心尽失。 至于那句上有遮蔽,不正是说自己是世子,上面有藩王吗? 暂无险境? 就以当下而论,虽非身处险境,却依旧在风雨之中,若起了风波,自己纵有遮蔽,也无法全身而退。 “还有吗?” 朱高煦强震惊,询问道。 金忠手指“仐”字,说道:“公子且看,此字上为‘人’,下为‘十’。从下面看,‘十’字,纵横者也,通达南北,贯连东西,意在四方。四方之地,皆是王土。若是在下所测不错的话,公子出身不凡,必与皇室相关,未来前路,应是藩王,或不低于藩王。” 朱高煦眉头微微一皱,暗自思量:不低于藩王? 这是什么意思? 按照朝廷藩王规制,若自己父亲故去,接替燕王位的必然是自己的大哥朱高炽,自己只能是高郡王。 想要当藩王,只有两个可能: 一是老爹老哥都死了,且老哥没后人,自己顺理成章,接替燕王位。 二是老爹带着大家一起打天下,将那朱允炆拉下马,到时候父亲朱棣当了皇帝,自己不就是藩王了吗? 不低于藩王? 藩王之上,是什么? 是皇上! 莫不是金忠在暗示,自己有天子之气运? 朱高煦眼神放光,看着金忠,追问道:“还有吗?” 金忠淡然地说道:“再看‘仐’的上部,是个‘人’字,人在四方之上,可见公子将来,必身居高位。只不过,有些可惜……” “可惜什么?” 朱高煦连忙问道。 金忠指了指纸张之上的“仐”字,说道:“只可惜,此‘人’字,尚未完全出头。” 朱高煦脸颊微微一颤,盯着金忠,厉声喊道:“什么意思?” 金忠收起纸张,看着朱高煦,平和地说道:“人未出头强出头,命里有时莫还休。公子前路,有大好前程,不妨走走看。” 朱高煦见金忠不想再言谈,便下了心中疑惑,拿出了父亲给的玉佩,放在桌案之上,恭谨地说道:“在下朱高煦,还请先生助燕王府困。” “世子殿下?”金忠吃了一惊,连忙走出施礼,说道:“小的有眼无珠,不识殿下,刚才多有得罪,还请世子殿下见谅。” 朱高煦连忙搀起金忠,肃然说道:“今我来,是受父王所托,请先生到府邸一叙。” 金忠呵呵一笑,说道:“必是为那新军之策吧?” 朱高煦严肃地点了点头,问道:“先生可有破解之道?” 金忠微微摇头,说道:“此事还需问过燕王,方可定夺。殿下且容我收起这些吃饭的家伙。” 燕王府。 朱棣请金忠上座,金忠不敢,推辞再三,坐在了朱棣右手边。 朱棣将京师时,婉拒新军之策入三卫的经过与缘由告之金忠,然后说道:“如今三卫人心惶惶,甚至有人骂我朱棣乃是不顾人情的铁血屠夫,呵呵,再这样下去,本王也只能回京师守陵去了。” 金忠思忖良久,严肃地说道:“王爷,新军之策并非不可破,一切还有转圜余地。” 朱棣连忙起身,长长作揖,道:“还请先生助我。”bzTDsW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