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云说:“贫道与这孩子缘分一场,也该为她些嫁妆,夫人莫嫌弃。” 妇人目呆了一瞬,笑的微微牙,上口胭嫣红:“怎会,小女怎敢再劳师太如此破费,太贵重了。” 妙云道:“当得,贫道也无什么继承人,这些都是家父生前的珍藏,还有些东西留给师妹们养老,吾已写下遗嘱,另三百亩水田,一处百十来亩的果林,姑苏南郊三十亩的茶园,连这道观,待师妹百年后皆是茜儿的。” 妇人颔首再三表示谢意,心想女儿这十年的苦真真值了。 正说着,妙清和妙霜牵着少女走进来,身形袅娜玲珑,梳着熨帖的垂髻,两边戴着坠米珠的发绳,绾成蝴蝶结,身上穿着崭新的道服,俊强地低着头,不肯看母亲一眼。 妇人泪水已下来,哽噎的几乎说不出话,近十年未见的女儿,果然出落得貌惊天人,那眉眼仍是幼时的轮廓,那肌肤吹弹可破,如美玉生晕。这孩儿自生下那她就知道,长大成人时必容颜绝,果然!“茜......儿......”说着就要过去拥抱入怀。 少女下意识往妙霜身后躲了躲,全身散发着抗拒的疏离。 妇人心中酸涩难忍,哭出了声:“茜儿,我是娘啊,你不记得了吗?儿啊,你瞧娘一眼,娘千盼万盼,终于等到了这一,你不想娘吗?” 少女无动于衷,拽着妙霜的衣角,眼眶涩的难受,好似进了沙粒,想出来,却不得不忍着。 妙云道:“茜儿是一时不适应,夫人也莫伤心,你们母女连心,过得几便好了。”又对少女说:“师傅自小教过你的,父为天,母为地,生身之恩如山岳,快拜见母亲。” 少女的小嘴不安的努了努,这才松开手,慢悠悠走出来,还是不看母亲,款款弯膝贴地,磕了一个头,口中念道:“慕容茜给母亲大人请安。” 妇人心里更加难过,泪水滚滚落下,这孩子如此听别人的话,却对生母完全冷漠,她是在怨恨着母亲啊,她以为母亲弃了她,殊不知这几千个夜夜的煎熬思念,罢了,来方长,总会叫她知道谁才是至亲血脉。 伸手握住女儿的肩扶她起来,少女把头低的更低,乌莹莹的头发垂滑下来遮住了大半的脸,这一头发是如此的相像,妇人用帕子拭着泪,泣着,伸手抚摸女儿的脸颊,心痛不可遏,她十月怀胎的骨,错过了多少年的成长,直叹命运不公。 少女一靠近母亲便嗅到了她身上的脂粉香,有些不适应,鼻子只想打嚏,努力忍住了,闻着闻着,又觉夹杂着难言的悉气息,与记忆深处的什么契合了。 忍不住抬起脸迅速看了一眼,只觉母亲肤如细瓷,眉如柳丝,眼尾隐隐几许线纹,畔浮着梨涡的浅印。与记忆的一个剪影重叠,而后愈发明晰,竟是刻骨铭心,猛然几个画面跳过脑海,很小的时候被她抱起亲吻脸蛋,揽在怀里喂点心饯,拍着她讲《农夫和狐狸》的故事,和......被无情地推出去...... 一直想不起她的模样,连名字都不曾知晓,一直以为忘干净了,自己本就是妙真观的孩子,却原来,那些记忆里的碎片只是被时光的积尘掩盖着,那痛,也一起破土而出。 她又倔强的低下了头。 妇人抱她入怀,双臂收紧,再也不愿松开,少女是不适应,本能的想逃开,却怕伤她的心,只好耐着子。妇人抱着女儿,只觉身躯极柔软,骨纤丰,娇巧到了骨子里,手颇好。“我的儿,可想煞娘了!” 抱了一会儿,妙清道:“贫道已收拾好了厢房,夫人且住几,在寒舍过了端节,不知饮食可有什么忌讳?喝什么茶?后院已备好了点心,请移步用些。” 妇人擦干泪,转而赔笑道:“不打搅了,若是吾等便罢了,此处幽静风景又好,适宜养生,奈何外头还有小犬和一众兵士,委实不方便。” 妙清脸难看,如割般不舍:“茜儿这就要走吗?” 妙云赶紧说:“那用罢饭再走,师妹,你们快去预备。” 朝妙清使了个眼,意思是不要当着茜儿说话。妇人忙不迭拦住,讪讪道:“不劳忙碌了,午饭我们上来时已在镇上用过,晚饭还早,我们要快些赶路,傍晚前到镇上的驿馆,明早启程出吴中郡,赶在他爹六十大寿前归家,这便告辞了。”说着鞠了个躬,再次谢多年对女儿的教养之恩。 妙云三人见状也不好挽留,只好忍痛送别。 少女扑进妙云怀中,终于哭出了声,死死抱着不愿放开,妙云极力不当着她泪,免他不舍,殷殷道:“吾儿回去后要知书识礼,孝敬爹娘长辈,友兄弟姊妹,为师十七岁入道出家,一生波澜不起,心静如水,却也平淡如清水,仔细想来,或亦是无味无趣,自狭自隘。道法自然,只愿你破蛹成蝶到那广阔的天地中去,到锦绣繁华中去,体验人生百炼,遍尝世态千味,也不忘秉持初心,澄心清意以存之,见其始终,方得真正的抱元守一。” 少女哭着点点头,心里想着,今无奈走了,回去应付他们一二月便归来,为师傅侍疾,侍奉二位师姑养老。 一行人往外头走,妙云不忍相送,只说身弱见不得风,少女含泪放开了师傅的手,一步一回头,妙清和妙霜出来送,出了二院,又出前院,对着太乙天尊和一贞先师执了个礼,被母亲牵着手走出大门。 田埂外的油菜花依旧金灿灿,一望无际。 少女走的极慢,母亲不由连连温语催促,沿着陌上小道,身后的道观渐行渐小,行了一二里,路途变宽,两辆高头大马车停在那儿,另十来匹骏马,十几个身披甲胄挎着刀的兵士,马车旁侧身立着一个身形高大,体态魁梧的盛年男子,身穿宝石蓝窄袖长袍,间系着蹀躞革带,两臂戴着鹿皮护腕,束发宝冠,微眯着眼望着她们,少女一眼认出了他,口喊出:“四哥!” 男子笑了,对她摆摆手,起身正站,专注凝望着她。 少女眼眶微,脚下不由加紧了步履,眼前浮现他提着杆拦在门口,打退了一众家丁,衣袍上沾着血迹,又威风凛然地威慑着那些人,身躯如泰山磐石,最后被父亲打了一个巴掌倾颓.......他那么拼命的想要保护妹妹。 待靠近了才知道比妹妹高出一肩半,妙清和妙霜不慨一母所生的孩儿如此不同,男儿伟岸拔,女儿却娇小玲珑,造物果真奇妙。 哥哥眼眶也是的,少女心头一酸,哽噎着又唤了一声四哥,慕容康已是二十六岁的年纪,整个人老成练达,双眉棱角分明,目光清朗坚定,下颔隐隐有胡须冒头,拍拍她的肩,手下俱是怜惜,安:“没事了,放心回去,哥哥现在能保护得了你了。” 少女更生动,哥哥没变,还是是那个强要担当的四哥,忽觉那个家也不是那样可怖了,至少有这一抹温情在。 “走吧。” 少女终于想起母亲的姓氏,从前那些人唤她:温姨娘,温氏。 妙清哭了出来,一把抱着少女不放,少女自小只见过她利落果毅的样子,今乍然这样,方明白师姑外表刚烈内心柔软,不愈发难过到了极处,也抱住她哭成了泪人,妙霜也连连拭泪,温氏在旁看着,心头甚为不悦,这是她的孩儿啊,不过托付她们照看了几年,怎地到像她要抢走人家的孩儿似的,至亲生离死别的样子。 妙清哭道:“儿啊,师姑自小对你严厉,总是罚你训你,想叫你把我这一身的本事都学益,你恨师姑吗?” 闻言温氏眼中迸出了怨毒,暗暗攥了攥手中的帕子。 少女泪声噎噎:“只是惧怕过,后来我病了,师姑不眠不休抱着我,照顾我哄喂我吃药,自己熬出了黑眼圈,我就知道了,师姑心里很惜我,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,我便也很师姑。” 妙清哭的欣,抚摸着那柔软的发:“我的茜儿,我的孩儿,那浊世艰难,人心险恶,你若烦恶了便回来,师姑等你,妙真观永远是你的家。” 少女欣然点头,说:“不用很久,我很快会回来。” 温氏上了马车,不停地好言催促,兵士们接过了姑子们抬来的箱笼,抬上另一辆马车,装不下,又拿来绳子绑缚到两个车厢后头。已近申时正刻,却是容不得再耽搁,不得不走了,两个嬷嬷推搡着少女上了车,掀开车窗布帘,探出头,伸手紧拽着妙清的手。 慕容康蹬足跨马,兵士们也整装上马,分两队护在车两旁。 车轮随着马蹄辘辘转动起来,越转越快,妙清小跑着不肯放手,追了一里多路,跑得气吁吁,少女心疼只好先松了手。马儿跑得快,妙清被远远甩在了后头,然后越来越远,越来越小.......妙真观匿没在油菜花的海洋。 车辆绕过了重重山弯,田垄变成了山林,脚下的路也变成了黄土大道,记得初来时枫叶那样红,不过须臾间,已是匆匆十年光,既注定了要离散,为何相遇?难道这天底下的合都是为了分而始终吗? 望着绵延的山脉,泪眼朦,那辉西斜,那云腾雾霭,那山后的竹林下有冒尖的新笋,那山坡上雨后遍生菌子,那一波泉水清凉微甜,那寒潭美味极了的冷水鱼,一切的一切,无限眷恋。 小时候问师傅为什么泉水是甜的,师傅说,泉水是地下水,许是地下岩层有含甜味的石英岩。这样的水烹茶煮饭,总是可口香甜。 她对自己说,我要快快回来。 她不知道,她却最终,都没有再回来,妙真观成了一生的期翼和寄托。 到了驿馆天已大黑,慕容康安置了马匹和行礼,温氏叫了一桌饭菜,娘儿三个坐下来一起吃着,少女心里怅然只草草吃了几口粥,味同饮蜡,推说身乏困倦,起身去了自己的客房,嬷嬷端来热水沐了浴,穿着雪缎睡衣,披着发,打坐在卧上,窗扇大开着,一轮半弦月挂在夜空,如钩似弓。 这个月亮也是妙真观的月亮,这个镇子叫蒲柳镇,从来陪着师姑来赶过一次集会,离妙真观三十里,她已离家三十里了。 她想起妙霜师姑教过的一厥诗:别梦依依到谢家,小廊回合曲阑斜。多情只为庭月,犹为离人照落花。 从此刻起,便要夜夜思念着家。 师傅和师姑自小将她当作亲生孩儿一般看待,呕心沥血教养,妙云照着俗世的女儿教授四书文集,也讲解一些道经,妙清教授女红针黹,妙霜长的小鸟依人,雅好音律和诗词赋,是以人多愁善,伤悲秋,便也跟着念了一些。 妙清师姑却总说酸诗蔫词,让她少学,免得把心学的柔肠百转了,为人立地于世,首要身刚志坚,心如磐石不可撼,无畏而无惧,那些诗文词句除了给人平惆怅伤,无甚用处,到要紧时刻用处没有。 妙霜每到这时便恼了,说师姐俗人,妙清反驳,是人皆俗,一样的臭皮囊,一样的吃饭喝水,一样的死了黄土埋,纵是修道者亦食烟火,不能像书上说着那般餐卉饮。妙霜嘴上屡战屡败,只好挥袖进屋。少女每每笑看她们斗嘴,颇觉有趣,两个师姑都,只好一边学得一样,将自己中立。 正思绪着门上突然响起指扣声,母亲推门进来,端着托盘,碗里冒着热气,温氏也披着发,穿着素绸睡衣,脸上笑容慈:“茜儿,娘给你炖了银耳莲子羹,还有云片糕,你晚饭只进了那么些,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娘怕你夜里饿。” 少女心里升起一股暖。 连忙起身接过,道了两句谢,温氏笑白了她一眼,说:“还跟娘客气,你可是娘身上掉下来的,娘不疼谁疼。” 少女眼眶微热,坐到方桌边慢慢吃起来,一位嬷嬷端着一大摞粉绿花红的衣服走进来,放到上,躬身道:“夫人,都熨好了。” 温氏点头:“歇息去吧,没你们的事了,明早我们卯初便要启程,莫睡过了。”嬷嬷应是,出去合上了门。少女嘴里含着东西,心里些微诧异,从前下人们不是都唤母亲“姨娘”么,如今怎么成“夫人”了?母亲被扶正了? 家中每年都会寄书信到妙真观询问近况,也说些家中诸事,只知道母亲后来又生了一位十五妹,祖母四年前过世了,四哥六年前娶了亲,父亲也入了道修行,三房姨娘的五姐姐进了廷为妃,再无其他。 温氏道:“这些是比着你十姐的尺寸做的,我想着你俩可能身形差不多,小时候生下来都是猫崽子似的,如今看来,她到比你高了那么一点点,许是你比她小,回去娘好好给你补补,再让她们多裁些衣服。” 少女没听出母亲话中的含义,吹着汤羹入口,只说:“我想先穿着道服。”温氏想了想,还是不要惹她反,小心道:“也罢,那回去需得换了,你到底不曾正式出家,还是应该恢复俗身。”少女知道不可避免,无奈点了点头。 温氏从袖中拿出一沓纸放到桌上,少女抬眼看了一下,见是票银,小额为一张的,却不知母亲何意,温氏微笑温柔:“这是娘给你的梯己,六百两银子,你收起来攒着,也不必花用,家里每月给你们五两月例,你想要什么首饰什么衣食只管跟娘说,娘来置办,只是莫跟你的姐妹们说,你十姐刁钻,计较,还贪财,又是个爆炭脾气,娘私下给了你什么东西都别说。” 少女道:“我不用什么零花的,衣服吃食我都不挑,你还是收起来吧。” 温氏忽意识到了什么,问:“她们不给你买零嘴吗?你也没首饰对吧?在那里很清苦对吧?家里每年都送份例银子来啊,足够你锦衣玉食,她们竟如此屈待你?” 少女心中不悦,停下调羹,语气带了一丝冷:“是我不,观里什么都有,我素常吃的只有后山的菌子和冷水鱼,杂七杂八的糕饼饯我皆不喜,那些银两师傅都于了我,我送给山下的穷人了。” 温氏听出了女儿的不愉,只好打住,把话转移:“还有件事,你的表字你祖母在时便取好了,明年你及笄了把那玉锁刻上,唤作‘定柔’。” 少女顿时来了兴趣,惊异地看着母亲:“定柔?定字,不用避讳父亲吗?” 温氏挪挪圆墩靠近女儿,笑道:“你祖母做主,自然无有不可。” 少女想了想,问:“采薇采薇,薇亦柔止?” 温氏点头:“茜若幼薇,古诗小雅《采薇》中说,我戌未定,薇亦柔止,定为安固也,属为刚,柔为水也,意思为亦刚亦柔,韧如蒲苇,磐如坚石。荏苒茜草,百折不挠,百辱不屈。” 少女莞然一笑:“甚好,我喜。” 这一笑让温氏看怔了,女孩侧脸对着她,吃的发了薄汗,伸手将碎发拢到耳后,纤巧无比的小手,手背生生像壳了的蛋白,指头若削出来的雪葱小段,指甲粉透似珠贝,一头乌丝斜搭在肩上,如云瀑倾泻,幽香可闻,皮肤底子极薄,光影穿过脸蛋,映透出一颊红彤彤的娇滴,双瞳翦水脉脉,眼睫攸忽一闪,又隐约含着茫愁绪,似朦胧了一层淡薄若无的雾气,小嘴宛如个樱桃果子,嫣笑间腼腆地出可的门牙,真真甜美到了极处,让人心也跟着甜了起来。银烛荧光,一室暖,那娇巧的身影投影在地上,轮廓柔嬛曼妙。 她听人说过,这世间极美的美人是眼若桃花带雾,美在骨头里的。大概就是女儿这个样子了,竟不敢相信是自己诞育出来的。 心里思量着,后定要给她寻个才貌俱佳的贵重夫婿,方不负这般美貌。 第20章 君子有不战战则必胜 …… 同一时刻,中京皇,雨终于停了,树干哒哒滴着水。 康宁殿人在摆晚膳,太后亲下厨做了几道,一边净手一边望着几个菜式。 锦叶堆笑道:“陛下真是至诚至孝,不管朝务多忙每隔几总要陪太后进晚膳,不枉太后辛苦亲自下厨。”太后接过帕巾拭手:“都是他幼年吃的,好多年没做了,也不晓得火候下料还合不合他的口味,禝儿偏好野生菌菜和淡水活鱼,自小到大竟也没变,这素烧和清蒸看似简单实则极难拿捏。” 刚说罢銮驾便到了,太监高唱:“陛下驾到!”众人跪拜接,齐呼:“陛下圣躬金安。”皇帝闲步走进,身着玄缀绣双龙补燕居服,系革带和大带,太后见他穿的正式就知去了太庙,方才回来,皇帝拱手:“母后万福懿安。” 太后一见儿子就合不拢嘴,这孩子是她的骄傲。招招手:“我儿免礼,快坐。” 长条八仙桌上铺着提花龙纹黄绸桌围,垂着金线苏,除尚膳局例行的十几样脍炙,另太后亲做的三四样小炒和汤羹,又几样荤素搭配的冷盘,金炊玉馔,热气腾腾,冷盘沁香阵阵,太后束着袖,亲盛了一碗菌汤,蔼声道:“尝尝还是不是那个味道,牛骨汤煨的,熬了一个多时辰呢,仔细烫着。”皇帝抬手接过,知是母亲又受累下厨了,心中动,握勺尝了一口,点头:“甚好!” 康宁殿众人皆退到一旁侍立,屏神静气,太后和皇帝家宴是不许他们在旁布菜的,太后一边给皇帝夹一边劝进,皇帝连连道:“母后受累,儿子自己来。” 太后挥手示意众人屏退,众内侍人鞠身一福,整齐地列成一字队步出东配殿。 太后又为皇帝夹了几块鲈鱼,剔去骨刺,放入骨碟,皇帝提箸吃着,太后坐下来静静瞧着他,眼眶开始浮上热,欣道:“真不敢相信,你已长大成人,成了一国之君,至尊天下,成了国家的地维天柱,擎天立地,为我们赵家屹立着这社稷广厦。” 皇帝眉峰一动,放下了牙箸,拿起手帕拭口,太后泪水已大颗大颗掉下来:“竟像做梦一般,娘阵痛了两天两夜,筋疲力竭,生下来哭声响亮,九斤重的一个大胖小子,天庭,白胖红润,那小腿,襁褓都装不下,全然不似刚落草的孩儿,只好换了大些的包被来,娘那时就愁啊愁,怎样才能将他培育成一个未来的明君,让他了解天下疾苦,让他顶天立地,那是多遥远而艰难的路,如今方知白驹之过隙,这么快你就穿上了龙袍,坐在了那金殿上。” 皇帝表情凝重:“是以,儿子一刻也不敢忘记母后的教诲,为天下谋安定,为苍生谋福祉。也不敢忘对父皇的誓言,凡为国家痈疽者伐除之,必除之!”后面一句语气带了狠戾。 太后擦了泪,不由加重了语气:“君子不立于围墙之下,知而慎行!你是国之重器,怎能因为区区痈疽疔疖而深入险地,你岂非自负了?也不与母后商量便下了诏书,堂堂真龙天子与那虎狗彘之辈搏命!” 皇帝目光闪着坚毅:“儿子身为国君理当身先士卒,早有此谋划,已尽做了布置,只是昨方下了决心,诏谕已下,君无戏言,绝无朝令夕改。” 太后反驳:“既要削藩,血不可避免,委派将帅率守备军围剿即可,古来平哪个不是数年之功,岂可急功近利,火中取栗,天子坐镇中央,运筹帷幄才是正理。” 皇帝道:“太宗时国家羸弱,若不胜衣,多少浴血奋战才换来河清海晏,儿子不能让山河再陷入战,附骨之疽深入髓,断臂斩肢迫在眉睫,而不致溃疡毒入基。这几年儿子未雨绸缪,河西韩氏自节度使韩原桓故后群龙无首,三个嫡子和两个庶子终攻伐夺利,已成一盘散沙,且儿子派去的人渗透军中,私下囊收了大半将卒人心,巡按使也站稳了基,他们难以成旗。至于西南,陇地势力复杂,外族夷人纷扰,他们自保尚且艰难,无暇觊觎中庭,陇右节度使薄殊为人持重,步步为营,从不涉险,只要四弟稳住中京,断不敢轻举妄动。唯有南地的邢氏和慕容氏,二虎难以攻破。川蜀两淮历来天府之国鱼米之乡,乃赋税重中之重,每年却只收得两三成,被他们拿来募兵养兵,再拖延下去必生大,由南而北,烟四起。皇祖父御极二十二载,半数光都在平定内,父皇执圭十四年,却不得不和这些权佞终斗,耗尽了心血,儿子登基五载有余,膺期宝历,不想终身困顿这个死局,唯有孤掷一搏,以身为饵,速发雷霆,斩坏肢,刈腐。” 太后急道:“千钧之弩,不为鼷鼠发机,万石之钟,不以莛撞起音!你万金之躯,岂可身入虎口窝,一子之误,全盘皆输,届时社稷崩溃,玉宇倾颓!” 皇帝坦然道:“母后放心,儿子已写好了禅位的诏书,倘有万一,下头的人自会拥戴四弟上位,儿子即便身死陨灭也会拉着那些人,玉石俱焚。” 太后双手急颤,直骇的久久说不出话来,半晌才道:“母后决不同意!父母在,不远游,孝之道,在于顺。”皇帝语气坚定:“儿子主意已定,绝无更改。”bztDSw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