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来是很热闹的一个新年,因为“先帝托梦”而增了一丝略有些诡异的气氛。那些个高门大户里有女儿是安平十五年出生的,不免都有些战战兢兢,并不想冒着得罪太后的危险与郡王府联姻。而那些五品以下的小官儿家里,却颇有些蠢蠢动的,希图着通过高嫁女儿,或许自己也能提提身份。 就在这各异的心思里,过了除夕,过了初一,很快就到了上元。 上元是观灯的节,今年太后在初一的外命妇朝贺上就了口风,要请几个年轻女孩儿来里陪她观灯。虽说是观灯,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,太后这是在给安郡王物王妃呢。 “蒋桃华?”皇帝看着递到面前的一名单,手指在其中一个名字上轻轻划了划,“母后是要将她也召进来?” 皇后在旁边紧紧盯着皇帝的神,闻言情不自往前倾了倾身,刚想说话,触到太后的目光,又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。 太后微微叹了口气:“皇帝可有没有发现,每次我召蒋氏入,老四总是不一会儿就到了?” “哦?”皇帝眉微微一扬,“这朕倒不曾注意。” “你整里忙于政务,自然注意不到这个。”太后体贴地拍了拍皇帝的手,“就是我初时也不曾注意,到后头才发现的。前些子我叫人到外头打听了一下,才知道原来给西北军采购的药材,都是用了蒋家的人。” 皇帝淡淡地听着,等太后说完了才道:“母后是说,安郡王自己看中了蒋氏?” 皇后嘴动了动,太后已经缓缓道:“皇帝,这些子外头传言如此之盛,仍旧不乏有想与安郡王结亲的人家。” 这话说得意味深长,皇帝不由得也正了正神:“母后是要防他坐大?” “西北可是还有个定北侯府呢。”太后抬起手,向西北方向点了点,“若是再让老四娶一个高门大户的女儿,后他若有了别的心思,如何是好呢?我知道皇帝仁厚,还念着兄弟之情,可皇帝当他是兄弟,岂知他如何呢?” 皇后听到这里,恍然大悟。原来这事儿还可以这么办,本不必如她那样兜兜转转,想着法儿的一边撇清自己一边把蒋氏推出去,只要让皇帝看见了利益,为了江山他自然会做出选择。 “选蒋氏,我是深思虑过的。”太后收回手,又拍了拍皇帝的手背,依旧用那种缓缓的语气道,“一则蒋氏出身不高,可你刚封了她的父亲做药师,见四品官员都可不跪,说出去比那些六七品的小官儿可好听得多了。更不必说蒋家还有人在朝中做官,又有两个女儿在中。 二则蒋氏医术委实出众——老四的眼睛不是一直不好,指了蒋氏过去,还能照顾他不是?听说蓝田洛南两县都要给她立生祠了,说是能保佑人逢凶化吉——皇帝,你是给他指了个活菩萨呢,将来若再上战阵,有她这份儿大功德护佑,必定无碍的。” 皇帝脸上神看不出喜怒,只是默然听着。太后轻咳了一声,续道:“母后知道你也难做,索母后就把这错处都担上来就是了,你且不必管。” 皇帝抬了抬眼皮:“若是安郡王不愿呢?” 太后微微一笑:“你放心,我自然是会安排的。这事儿说出去,也只是他自己选的。” 皇帝这才点了点头:“既是这样,就请母后费心了。”立起身来,“朕去瞧瞧赵充仪。” 一句话说得皇后刚出点笑容的脸又了下来。太后目送皇帝出去,转头瞪了她一眼:“赵充仪怀着龙胎,皇帝多去看望是应该的,你这是什么样子?” 皇后抿着嘴不说话,半晌才道:“姑母,家里可有什么消息递进来?”新年朝贺的时候于阁老夫人进了,皇后让她给于阁老传个话,可到现在半个月了,也没见有什么动静。 太后轻轻地叹了口气。没错,皇后是她的侄女,她们都姓于。 “你父亲说先等等,如今不能跟赵家有什么冲突。”太后说着,忍不住又叹了口气。老实说,这次别说皇后不想让赵充仪生,她也有同了。 皇后狠狠地拧着手里的帕子,几乎要把薄薄的鲛绡帕拧烂了:“可她若生了皇子——” “这能怪谁?还不是怪你自己!”太后低声呵斥了一句,“总之这会儿你给我老实呆着,什么都不许做!” 皇后咬了咬牙,低声应了一声。太后看她这样子就觉得两边太发疼,抬手按了一下沉声道:“你到底稳重些。早年间瞧着你还好,如今是越发的躁。这世上哪有万事如意的道理?才把蒋氏的事处置了,你就又想着华殿?这一桩一桩的,你是想把皇帝得跟你反脸吗?” 皇后原是忍着不说话,到这里终于忍不住道:“就是没有这些事,皇上心里也怨我!他恨我顶了夏氏的位置,本就不想我做这个皇后!” 太后脸一变:“胡说!我看你是昏了头了,这与夏氏什么相干!她自己命薄,没有这个福气,与旁人有什么关系!” 皇后一句话说出来,也觉得失言了。夏氏的事儿是里的忌讳,谁都不提,她也是一时憋闷才冲口说了出来。可是这个念头真的已经在她心里憋了许多年,有时候她面对着皇帝虽然带笑却淡漠的眼神,就觉得自己要发疯了。 太后按着额头,半天才道:“你也累了,回去好好歇歇,不要胡思想。赵家的事,你父亲自然会有主意的。” 皇后一言不发地走了,青玉替太后轻轻着太,低声道:“娘娘为何不跟皇后娘娘分说清楚呢?”兵部尚书年纪已长,将要致仕,现兵部两位侍郎都有提升的资格,可资历更老的那位左侍郎却非于,想要越过他将右侍郎提升上去还需花点功夫,这时候于可不能后院起火。 “说了又怎么样呢?”太后也觉得疲惫,“她眼睛里只看得见后。当初,真是不该这么急……” 青玉低声道:“皇后娘娘十年无子,也是心里苦……”中无子,虽然不像普通人家的妇人一般要担心无子被休,但却关系着整个家族的命运,其力更大。皇后这些年也不知吃过多少补药和偏方,尤其是前几年,整个凤仪里都整天弥漫着药味,连里的人走出去都能让人闻得出来。 “她跟我一样命苦啊……”太后轻轻地叹了口气。当初她也是无子,若不是她当机立断让一个人去伺候先帝,现在还不知是什么情形呢。 “罢了,你去挑些舒肝平气的药材,一会儿给她送过去。”这后中,她们这对姑侄总还是同病相怜的。 皇后的确需要点舒肝平气的药,这些子她就时常觉得痛,越是身子不适,脾气自然也就更坏了。李太监不必说,如今已经有些失宠了,就是新得宠信的陈内监,有时也少不了要挨几句骂。 暖轿行至门,贴身人就在轿外低声道:“娘娘,吴才人又来请安了。” “不见。”皇后冷冷地说,“快些进去,她愿意站就让她在这里站着!” 暖轿从吴才人身边径直过去,吴才人已经站得浑身冰凉,眼看着轿子消失在门之内,门缓缓掩上,这才转身往回走。 陪着她来的绿萝衣裳还没有她穿得厚实,更是冻得发抖,说话都有些不连贯了:“才人,咱们这样,有用么?” 吴才人叹了口气:“若不然怎么办呢?” 绿萝往周围看了看,细声道:“才人这样时常来,赵充仪怕要不高兴了。” 吴才人还是宝林的时候就住在华殿偏殿,后来升了才人便迁到华殿旁边一处小轩中,虽已算是出了华殿,但毕竟还是紧挨着,这样天天往凤仪献殷勤,赵充仪又怎会不知道呢? “依奴婢说,赵充仪后或许也有大造化呢……”小轩里总有别的人内侍,倒还不如主仆两个走在空的道上说话来得方便。 “你是说,转投赵充仪?”当初住在华殿的时候,吴才人对赵充仪也是有意讨好的,只是赵充仪不怎么理她,后来升了才人又迁了出去,这关系便更疏远了,这会儿再想凑上去也难。 “是啊,若是赵充仪生下皇子,那可了不得呢。”绿藤实在是怕了大冷天这样立在凤仪门口了。无论她穿几双袜子,将鞋子里衬上多少毡絮都不顶用,到了晚上就觉得双膝以下都是冰冷的,冷得发痛。 吴才人没有说话。赵充仪现在看起来的确是前途无限,可是她还是觉得,于氏一族更可靠一些,赵充仪这一胎未必能生得下来,问题只在于,于家要用什么手段。 “皇上把华殿看得紧紧的,谁想做手脚也没有办法……”绿萝悄声说道。小轩就紧挨华殿,她当然看得出来。 吴才人目光闪了闪,忽然有了个主意:“你说得对。既然皇后娘娘这里不纳我,我总要再找个靠山的……” 桃华上元节也要应召入的消息,在蒋家也掀起了一场小波澜。小于氏晚上睡不着觉,便跟丈夫窃窃私语:“太后做什么把桃姐儿也召进去,难不成也是替安郡王……”桃姐儿还能做郡王妃不成? 蒋钧也觉得这不可能:“大约是身子不适,召桃姐儿进诊脉吧?年节下不好叫太医,借着观灯的借口叫桃姐儿过去。”还没出正月,叫太医是很不吉利的事儿。 小于氏睁大眼睛看着纱帐顶,一点儿也睡不着:“杏姐儿进也有几个月了,听说至今皇上都没召幸过她。”而且除了去凤仪请安,蒋杏华几乎都缩在群香殿陪着王充媛说话,本不踏足蒋梅华的玉卉阁。 “没用的东西。”这一点上蒋钧也觉得恼火。他是不喜这个庶女的,当初因为蕙趁他酒醉爬,闹得家宅不宁,小于氏与他冷战了好些子。其实他对蕙本也没那个念头,倒是觉得酒后失德成了他的污点,反而厌恶起蕙来,以至于蕙的死虽然有些蹊跷,他也懒得去查。 既然厌恶生母,对女儿自然也没有多少喜,蒋杏华在蒋钧眼里几乎等同于不存在。好容易这次进了,竟然也没有半点作用,怎能不让蒋钧恼火。 小于氏也愁得不行。原本蒋杏华进去是为了帮蒋梅华的忙,现在她不但不帮忙,还躲着蒋梅华,这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?早知道还不如把她留下来,还能笼络个什么人——比如说,若是能将她嫁给刘翰林,不就有用了? 前又传来闷闷的痛。小于氏抬手了,只觉得腋下也有些刺痛。自打上回蒋锡当面说穿了她的病症之后,她也不好意思为这事看郎中,只叫丫鬟去街上医馆报了个病名,取了些药丸并几帖膏药回来。初时用着似乎好些,这些子却又重了起来,晚上连觉都有些睡不安稳了。 “听说刘翰林年前去了趟蓝田,”想到刘之敬,小于氏顺口便道,“也不知差事办得如何。” 蒋钧对刘之敬的作法很意:“他办事踏实。这事儿是件干差,但皇上对疫情向来关注,后只要想起来,就是他的机会。” 所谓干差,就是没油水可捞的差事,否则也轮不到刘之敬去。但这同样也是个机会,只看有没有人看得透。现在刘之敬看透了,可见他有过人之处,只是出身太低,一时出不了头罢了。 蒋钧正琢磨着年后开了印,如何能让皇帝想起这件事儿来,便听子道:“也不知刘家几时来下聘,不如叫榆哥儿去探探口风?” “这也成。”蒋钧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,虽说已经纳吉,但到底还是要下了聘才算是真正的板上钉钉呢。 其实用不着蒋榆华去刘家,刘之敬那边已经急了,好容易憋过了初五,便约了蒋榆华出来,去茶楼里坐下说话。 蒋榆华早得了小于氏的吩咐,他与刘之敬素来说得络,倒也不必拐弯抹角,寒喧了几句便笑道:“刘大哥几时来下聘?年前媒人跑得那般急,我母亲生怕准备嫁妆都来不及,紧着催我三婶娘呢。” 刘之敬正巴不得提这事儿,连忙道:“我今正是为了这事儿来的。年前我不在家,母亲心急,礼数上未免有些简慢了。我想着给岳父岳母并家中众人都备一份礼,只是不知道该备什么礼,还要请教你呢。” 蒋榆华笑道:“刘大哥怎说得这样客气,我们马上就是亲戚了——对了,如今我叫你刘大哥,可等成了亲,你就成了我妹夫了,这可真是想不到的事……”说着笑了起来。 刘之敬只得陪着他笑。蒋榆华笑了一会儿,方道:“我三叔三婶都是和气人,礼并没有什么难备的,另有我三姐姐——你想也知道的,就是在蓝田洛南治过疫的——原是我前头三婶娘留下来的女儿,备礼倒要仔细些。” 刘之敬一听他后半句话,心里就是咯噔一下。到了这会儿他已经确认,蒋家从未认为他要娶的是蒋桃华,而不是拿了别人的庚帖来糊他,否则蒋榆华不会这么坦然地提起蒋桃华。 这问题只可能出在他画的那张图上。刘之敬心里迅速盘算着,试探着问道:“原来你这位治疫的三姐姐也是你三叔的女儿?那岂不就是——” 蒋榆华笑道:“就是燕妹妹的姐姐了。她是前头三婶留下的,燕妹妹是如今这位三婶娘生的。” 刘之敬心里更凉,装作不经意的样子道:“原来如此。说起来你这位三姐姐岂不是极小的时候就没了母亲?” 蒋榆华随口答道:“可不是。三姐姐六岁的时候就没了娘,三叔心疼她,怕她受委屈,所以拖到她十岁上才续娶了现在这位三婶呢。” 刘之敬仿佛头被人泼了一盆凉水,从头冷到了脚:“那蒋燕华她——她不是你三叔的女儿!”蒋桃华十岁的时候曹氏才嫁给蒋锡,可蒋燕华只比蒋桃华小一点儿,怎么可能是蒋锡的女儿。 蒋榆华惊讶地看着他:“刘大哥你难道不知道?燕妹妹是如今这位三婶带来的,原姓陈。不过她自跟着过来就改姓了蒋,入了三叔的户籍。” 刘之敬这下简直不是被泼凉水,而是被闷了一子了。了半天,不但没娶到蒋桃华,甚至连个真正的蒋家女都没娶到!他看着蒋榆华惊讶的表情,恨不得上去掐着他的脖子摇晃,问他为什么不早说。 蒋榆华却是本没有想到刘之敬居然连蒋锡有几个女儿都没搞清楚。说起来他不过是个半大孩子,又从来没有想过打探别人家的事,哪里知道人家后宅之事并不是一打听就能知道的。因此他的惊讶完全是真的——毕竟刘之敬连蒋燕华的背影都入画了,他还以为自己是成全了一段红叶传诗一般的姻缘,哪知道刘之敬竟是被蒋柏华坑了一回呢? 刘之敬僵直地坐着,很想掀翻桌子,然而他毕竟是个在任何时候都能迅速冷静下来审时度势的人,此刻也不例外。聘书已下,而且还是刘家急火火请媒人上门赶出来的。最初又是他自己画了蒋燕华的背影,无论如何也怪不到蒋家头上去,便是要退亲都无话可说。最重要的是,如果退亲,会给他带来什么结果? 首先,他得罪蒋家是肯定的了,非但不可能再得到蒋家助力,反而要结仇。其次,他无故退亲,名声必定要受影响,传扬出去只怕再想娶都难了。再者那蒋桃华频频出入闱,若是得罪了她,难说会不会在皇帝面前说他几句坏话,那时麻烦就真的大了。 脑海里迅速地盘算着,刘之敬刚刚腾起来的怒火又被自己了下去。他略有些勉强地挤出一个笑容:“那在你家,倒曾瞧过个背影,只不知哪个是你三姐姐呢?”想起这话说得有些失礼,又连忙补充道,“此次去了蓝田洛南两县,才知道那边连生祠都为她建了,实在令我等须眉惭愧啊……” 蒋榆华与他了,且想着马上就是一家人,倒也不避讳什么:“你说那啊——三姐姐穿的是红衣,她是穿红衣的。” 刘之敬听到这里算是完全明白了——的确是他认错了人。当他抱着蒋柏华爬上墙头,确是看见前方还有三个人正转过回廊,其中一个身材最高的穿的就是红衣,而桂花树下的那少女穿的却是湖蓝褙子。只是当时蒋柏华冲着那蓝衣少女叫姐姐,便将他完全误导了。 “之前,倒是真不知道你三叔有两个——女儿……”最后两个字几乎是从牙里挤出来的,蒋燕华算什么女儿呢,分明是个冒牌货! 蒋榆华张了张嘴,好玄没把自己家里都看不上蒋燕华因此才从不对外提起的话说出来。幸好他脑子还在,只干笑了一声道:“燕妹妹子文静,素来不出门的,不比我三姐姐那般——能干,在外头也有名声。”又连忙补充道,“不过燕妹妹做得一手好针线,亦是读书识字的。人又孝顺,我三叔也将她当亲女儿看待。” 他这么一说,刘之敬倒想起了蒋桃华曾经给承恩伯看过那病的事儿,当时他听了之后也打消了娶她的念头,还是后头谋的缺没了才不得不重拾旧题。现在想来,蒋燕华纵不是蒋锡亲生,至少如今也冠着蒋家的姓,若真能如蒋榆华所说得蒋锡视如亲女,那也够了。 至少是个清白女子,不出门有不出门的好处,子贞静孝顺,才是家宅之福。刘之敬这么安着自己,对蒋榆华干干地笑了一声:“等出了正月,寒家就登门下聘。” ☆、第125章 事定 每年上元灯节,皇帝都会带着妃嫔们去朱雀门观灯,但今年因为太后要召人陪她观灯,因此在曲江行里设下了灯园,一众人等都移至行过节。 虽说外头已经传出了安平十五年这个择王妃的硬标准,但太后邀请入的却也并不只是安平十五年出生的女孩儿们,再加上一些外命妇,竟是热热闹闹好一个大场面。 与此相对的,皇帝也特许了一些官员们入行观灯。一段曲江,上游是女席,下游是男席,夜中语笑丝竹之声相闻,但对看过去却只见点点灯光,映着花木上扎的纱花,以及其间隐约的身影,如同仙境一般,倒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。 虽然对外说是观灯,但谁都知道这是替安郡王择妃,因此沈数自然成了今众人瞩目的焦点,走到哪里都有人在窃窃私语,得他不胜其烦,索捡了个偏僻处站着。 “听说今还有靖海侯府、礼部侍郎家的女孩儿……” “不是说先帝托了梦,说要安平十五年生的女孩儿……” “这你也信?先帝当年指的婚事,可也不是安平十五年生的。不然今为何还请了别人,也是遮遮羞罢了,为了外头好听。” “嘘——这可是在行里!” “我又没说什么……” “是是是,这不就是说看灯么。不过,话又说回来了,既请了这许多人来,到时候不给挑个好的,可要用什么理由呢?” “哎,你说得有道理啊。若换了我,想办法来个偶遇定情,众目睽睽之下还能推托不成?叫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,倒也痛快。” “可别胡说,这是里,哪有机会。”BZtdSw.coM |